倒圓錐形,灰白色具黑斑,殼表密佈管狀粗短棘,肩部之短棘最強壯。具螺塔較低或低平兩型。殼口白色,較窄,外唇具黑白交錯的色斑,軸唇有齒列。口蓋角質,約與殼口等大。
棲所環境:淺海珊瑚礁、岩石底、潮間帶至水深數公尺。
是鶯蛤目海扇蛤科錦海扇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越南、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常棲息在潮間帶至潮下帶水深73-110米。
是原始腹足目鮑螺科鮑螺屬的一種。主要分佈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亞潮間帶岩石上、潮下帶。
體螺層一般具有深褐色到黑色的線以及三角形到長菱形區域的規則的網絡,白色帳篷的形狀和分布通常十分獨特可以用於區別於其它物種。
是新腹足目筍螺科筍螺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淺海砂底、低潮線。
是新腹足目楊桃螺科楊桃螺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台灣,常棲息在淺海、沿岸。
雌雄異體。殼質厚實,呈紡錘形,有五隻長而厚、反曲且中空的足,再加上由右向左伸展的前水管,狀似水字。最具特色的是雙眼發達,眼柄上有長而尖的觸手,可自由伸縮。殼表面飾紋雕刻豐富多彩。殼口多狹長,具前、後水管溝,外唇寬厚,前端常有虹吸道。在第四、五隻足間有很顯明的「鳳凰螺缺刻」,這個缺刻是該螺類右眼伸出偷窺外界環境變化的管道。厴小角質,邊緣常呈鋸齒狀。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區,生活於岩礁地、砂質底和低潮線下。分佈於印度洋東部至波利尼西亞東部。
恆春半島及澎湖海域產,棲息於淺海底,產量少。
殼面黃褐色,在橫肋上有白色相間,肋上有突瘤。外唇邊有七根彎形長棘,殼口呈鮮明的橙紅色。
是新腹足目骨螺科千手螺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下帶。
是新腹足目渦螺科Melo的一種。主要分佈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水深約五十到一百米溫暖的淺海砂泥底,部份可生活在更深海域中。
圓象牙貝為象牙貝科細稜象牙貝屬下的一個種。
貝殼呈卵圓形至球形,殼高約10公分到12公分,屬於鶉螺科中,中等大小的種類。本種螺塔較高,乳白色的體螺層有四條傾斜的深褐色帶,殼表有粗螺肋,螺肋間距大,螺肋與螺肋凹溝幾乎同寬,軸唇具有一薄滑層,且強烈扭曲,殼頂為深褐色。褐帶鶉螺的殼口及外唇為白色,殼口外唇厚、外翻且內面有細齒,水溝管短,有的凹槽深且明顯,棲息於淺海的沙質底,為頗常見的物種。
海洋軟體動物,頭足類,鸚鵡螺科(Nautilidae)僅存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區,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達曼海,東至斐濟等地區均有發現。位於鸚鵡螺主要產地的法屬新喀里多尼亞,還以鸚鵡螺做為國徽的主要圖案。鸚鵡螺是四大名螺之一。
現存種群數量少。因生活環境須有數個大氣壓的水壓,故難人工飼養。
分類上屬於簾蛤科,殼長約6公分,中等尺寸,貝殼略為圓球形,殼質較厚,殼表有呈同心圓的板狀突起細輪肋,並與刻痕強度較微弱的放射肋交織成網紋狀刻痕,底色為淡褐色,並有不規則的褐色斑。本種貝殼內面為光滑的乳白色,套線彎入較小且圓,殼頂面的絞齒發達,後殼緣為紫色,殼腹緣具有細齒狀刻痕。圓球簾蛤棲息在水深約0~50公尺處,由潮間帶至潮下帶的淺海沙質、珊瑚礁質以及含有碎珊瑚塊的泥沙質底。本種在中國大陸又稱作「皺紋蛤」。
是新腹足目骨螺科千手螺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低潮線下。大千手螺的殼型大、重並且非常堅固,長度可達327-330毫米。它的輪廓為相對球形,具有很短的尖頂,其最引人注目的是突出,葉片狀的紋飾。外殼為白色至淺棕色,內部為粉紅色。
是新腹足目渦螺科渦螺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臺灣,常棲息在沿岸。
是新腹足目骨螺科鷸頭螺屬的一種。主要分佈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台灣,常棲息在沿岸
中國大陸稱作心鳥蛤,台灣稱作雞心蛤,是一種雙殼軟體動物,歸為簾蛤目鳥尾蛤科心鳥蛤屬的模式種,通常棲息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淺海。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及台灣等地均有分佈。因外殼呈美麗的心形而得名。雞心蛤與蟲黃藻有共生關係。
是新腹足目旋螺科Pleuroploca的一種。主要分佈於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印度尼西亞、台灣,常棲息在淺海。
外形特徵貝殼小型到大型,薄殼或厚殼,一般不等側,等殼。殼表平滑,或有明顯的放射肋鱗片。主要分佈範圍台灣分佈屏東縣恆春半島。
貝殼大型,綠色,表面光滑,具有粗大的瘤列;殼口內富珍珠光澤;口蓋大而圓,白色而厚重;殼長可達15公分以上;產於恆春半島、蘭嶼、綠島、小琉球嶼等地之淺海岩礁底。
是原始腹足目鮑螺科鮑螺屬的一種。主要分佈於印尼、中國,常棲息在亞潮間帶、淺海、低潮線下
也稱冠螺,主要分佈於世界暖海,貪食雙殼類軟體動物,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南海、臺灣都有分佈,常棲息在低潮線下。
是腹足綱寶螺科的軟體動物。貝殼渾圓,螺層內卷。殼口狹長,外唇和內唇有細齒,齒舌紐舌形。外套膜薄、二葉型,活體幾乎完全覆蓋貝殼。螺旋部至成體時幾乎消失,成體無厴。殼面平滑而富有光澤,貝殼的背面至周緣以白色至淺褐色為底,綴有許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點,棲息在潮間帶至水深40米處的岩石及珊瑚質底。主要以藻類或珊瑚動物等為食。因其美麗的外形,而倍受廣大貝類收藏者的青睞,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
是原始腹足目鐘螺科Tectus的一種。主要分布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低潮線至潮下線水深10米。